浙江省岱山县纪委监委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海产园区、共富工坊等重点区域,详细了解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图为近日,该县纪检监察干部走访渔家乐项目摸排问题线索。王榕 摄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坚持向基层延伸,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瞄准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开展集中整治。浙江省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困扰群众多年、关系民生底线的问题,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通过精准查找共性难题、上下贯通条块推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助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各项政策落实落地。
群众利益无小事,聚焦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浙江省纪检监察机关通过调研走访、会商研判、选题征集、“请您来点题”公开投票等方式,最终确定了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问题、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第三方运营不规范问题、工伤领域突出问题、噪声污染问题、小区公共收益管理不规范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问题等2024年专项治理八大省级项目。
公共收益不入账、少入账,未按规定擅自使用公共收益……小区公共收益管理不规范问题,近年来成为城镇居民矛盾纠纷较为集中之处。
今年,该问题首次被列入专项治理省级项目,由省住建厅牵头推进。项目确定后,省纪委监委驻省住建厅纪检监察组督促省住建厅制发专项治理方案并指导各地市细化工作举措,召开工作推进会,对小区公共收益管理和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协同管理作统筹部署;运用“浙里物业”数字化平台,开发完善公共收益管理模块,开展既有资产资源摸底,同时开通省市县三级投诉举报热线,建立群众反映问题内部督办清单。
坚持项目化、小切口推进治理,浙江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化“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工作机制,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及背后存在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以及政策、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运行不畅、衔接不顺、制度空白滞后等实际问题,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不断把群众“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
对于群众反映突出、整治难度较大的问题,浙江省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关注、久久为功。例如,去年列入的噪声污染问题,今年继续列入专项治理。省纪委监委驻省生态环境厅纪检监察组将噪声污染治理与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等工作紧密结合、一体谋划,推动一批治理难度大、群众反复投诉的噪声难题有效整改。
为让专项治理更准更有效,专项治理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迭代。继增加“请您来点题”的公开投票环节外,专项治理在省级项目和市、县(市、区)项目的选择、实施上,也更讲求实战实效。
“在省级层面的专项治理项目确定后,各地纪检监察机关还可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确定自选项目,为确保集中精力攻坚,防止加重基层负担,首次对各地治理项目总数进行限制,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浙江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医疗是浙江省纪委监委纠治民生痛点难点的重要领域,浙江山区海岛数量多,因地缘因素造成的“看病难”问题困扰着不少偏远地区的百姓。
以岱山县为例,基层卫生院与县级以上医院在医疗资源方面存在的客观差距,成为大部分患者“舍近求远”看病问诊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该县纪委监委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问题专项治理为重要抓手,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督促县卫生健康局等职能部门对症下药,着力解决乡镇卫生院医务力量不足问题。
“我们从村卫生室‘输液不便’‘全天候应诊难’问题切入,发现基层存在运行保障不够、服务供给不足等深层次问题。”浙江省纪委监委驻省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在改善服务方式上,推广错时休息,强化巡诊派驻,统筹资源下村坐诊;在改善就医体验上,试点初、复诊分类预约,推进预约候补挂号;在加强规范建设上,深化“15分钟医疗服务圈”建设,发放“输液点地图”……一批立行立改举措已逐步推出。
聚焦提升专项治理工作质效,各地推动形成同向发力、同题共答的良好局面。宁波市纪委监委构建“室组地”联动机制,开展基层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调研,推动出台统筹加强农村医疗力量保障行动方案,着力化解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人才力量较为薄弱等问题,截至目前,累计新(改、扩)建政府办村级医疗卫生机构171家,基本实现农村边远地区医疗服务“全覆盖”。
“我们将始终把群众评判结果作为检验治理成效的重要标尺,持续加大相关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处置力度,深化监督治理结果运用,针对专项治理中发现的漏洞短板,推动责任单位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形成长治长效的专项治理格局。”浙江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