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吴晶 李灵娜
日前,国家重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交通网络再添“关键一横”。图为黄茅海大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为近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未来低空出行展区展出的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根本保证”“五个统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如何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总供给和总需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这五对重要关系?记者采访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志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
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
记者:会议强调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什么是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杨志勇:“放得活”,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管得住”,就是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放得活”,意味着市场活力将得到更充分释放,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管得住”,意味着政府行为更加规范。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资源配置效率最优,要求政府作用规范。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就是要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意味着优质的营商环境,可以为经营主体提供良好的预期。让市场的归市场,让政府的归政府。经营主体在法律的约束下,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政府规制合理合法,为经营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同时,政府应该立足国情,立足经济发展阶段,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公共服务。在当前,实行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对于市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郭丽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重申“先立后破”的要求,在做好“立规建制”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清理破除工作,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就立规建制而言,就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突出抓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推出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指引更多企业向新而行。同时要认识到,各地的高质量发展和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不可能靠地方保护和“内卷式”竞争实现,而是要靠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尤其是企业内生的创新动力实现,所以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才能激发创新活力。
市场经济的繁荣与有序相辅相成,要坚持促进发展与依法依规监管并重,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市场统一和市场强大是内生性的,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机制更加有效。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的“有为”更多体现在加快补齐制度规则“软短板”方面,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破除妨碍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的各类壁垒,从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记者:总供给、总需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杨志勇: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
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是经济稳定增长的要求。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就会出现经济过剩;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就会出现经济短缺。现实中,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产业供给能力更强了,有效需求不足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有些需求由于供给侧方面的原因还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质量,更好地满足需求。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就能让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让经济更加稳定,从而为经济持续向好提供支撑。
郭丽岩: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内在关系中两个相互依存的基本方面,供给的总量扩张与结构调整必须以需求变化为导向,需求实现又必须依赖供给。需要在强化供给和需求结合上发力,充分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才能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通过绿色、安全、优质的新消费引领新供给和塑造新市场,更好满足既有需求和开创新需求,找到供需动态平衡点,从而为宏观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记者:新质生产力是当前的经济热词。如何认识和处理好培育新动能与更新旧动能的关系?
杨志勇: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要坚持双轮驱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实现动能的转换,需要培育新动能,这是经济保持一定增速且实现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依托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科技成色高。同时,新质生产力应该为各产业所共有。传统产业需要在嫁接新质生产力中升级换代,要加快运用先进技术、前沿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自身也可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在经济构成中占比较高,而且传统产业的相当部分并不会因为新产业的出现就消失。因此,要通过新旧动能双轮驱动形成经济增长的合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不同,比较优势不同,因地制宜才可能更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让经济增长得到最有力的支撑。
郭丽岩:客观上,我国正处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为了推动新旧动能加快顺畅转换,已经出台了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的系列政策,各地也结合自身禀赋和基础推出针对性的落地举措。今年以来,无论是高技术制造业还是高技术服务业都保持高景气度,新兴产业相关规上工业增加值、营收和利润增速较快;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投资意向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传统行业占工业的比重仍然较高,要在稳定经济运行、扩岗增收方面持续发挥作用,关键是积极运用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多措并举让“老树发新芽、开新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作出战略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既要推动传统产业“稳得住”,又要推动新产业“立得住”,从而带动实体经济领域尤其是制造业上下游各类企业全面推动产品提档升级,以更高附加值、更高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着力培育更多经济新增长点。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做优增量的“优”,盘活存量的“活”,指的是什么?
郭丽岩: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之一。当前,深化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对于增强企业活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优化经济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全面提升各类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既要盘活存量要素,改变粗放式要素利用方式,又要不断提高增量要素投入标准,综合提升要素产出效能,推动实现更高的附加价值。展望未来,要处理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着力加快推动先进优质要素向新质生产力形成方向加快汇聚,充分释放知识、技术、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创造力。
杨志勇:存量是已经形成的资产。这些资产如果不加以利用,就会沉淀在那里,影响资金的循环,影响经济的循环。盘活存量,就是要让这些资产动起来,不再让这些资产“沉睡”,将这些资产所占用的资金释放出来,让资金循环起来,让经济循环起来。通过注入资金,消化存量;通过政策引导,用市场的力量来消化存量。盘活存量,才能带来增量。存量问题不处理好,直接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增量更是免谈。增量必须做优,否则容易走老路,形成新的不能活跃起来的存量。做优增量,要在体制机制上优化。
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记者: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提升质量、做大总量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郭丽岩: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经济发展的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是经济发展的“量变”,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是经济发展的“质变”。质变是量变合乎规律的结果,同时又是新的量变的开始,二者相互交替、相互过渡、相互转化。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以拓宽规模和范围、提升增速的“量变”为前提和基础,又要以提升发展质量、运行效率和治理能力的“质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例,其涉及市场规模、结构、质量、影响力等多个方面的提升和拓展。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持续提升国内市场的统一性、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不仅是指市场规模和范围更大、增速更快,而且是指市场层次更加丰富、结构更加优化,尤其是质量效益更高、制度规则更加完备,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全球竞争力。
杨志勇:在高质量发展中,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升质量做大总量,夯实物质基础,之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意义重大。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归根到底需要物质基础的支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瞄准物质基础相对薄弱的国情,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物质基础的夯实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速,与发达国家差距的缩小同样需要一定的增速。保持中高速增长,用好积极有利因素,就可以实现。中国发展已经到了必须统筹速度和质量的阶段。高质量发展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当下,更是需要这样,才能持续推进经济回升向好。提升质量,就是要让经济更加安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安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做大总量,要在提升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不是简单的粗放型增长,而是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的增长。在发展的这个新阶段,供给要进一步改善,要能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和升级换代的需要。总之,提升质量、做大总量意味着经济既要好,实现健康发展,又要快,保持较快的增速。中国的许多困难问题都是在发展中解决的。物质基础的进一步夯实也将为应对国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挑战提供有力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