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民政府  |  襄阳市人民政府  |  樊城区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央美院典藏作品亮相国家大剧院 共赏时代鸿图
2024年12月27日 08:46 樊城区纪检监察网 点击量:
【字号: 】【打印】【发表评论

曹达立油画《归国路上》(1961年)。

观众在认真观赏美术作品。正前方作品为白晓刚油画《雄安—工地午餐》。

陈明强创作的与月壤相关的艺术作品《星的方向》。 刘同华 摄

  近日,由国家大剧院和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时代鸿图——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典藏作品展”在国家大剧院艺术馆(东厅)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以新中国现代化建设为主题,集中展示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典藏的精品佳作,其中不乏徐悲鸿、林风眠、吴作人、王式廓、伍必端、艾中信、戴泽、叶浅予、靳尚谊、王沂东等名家的经典力作。

  感受时代赋予艺术家的深刻使命

  本次展览以“筚路蓝缕”“天地新颜”“山河壮丽”“新质创想”四大主题板块为叙事线索,向观众徐徐展开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画卷。漫步展厅,四大主题板块如同四扇窗户,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视角与审美语言。“筚路蓝缕”板块展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艺术家们深入水库、矿山、乡村、车间等建设一线,或写生采风,或集体创作,与劳动者并肩奋战的场景。他们用精湛笔触记录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讴歌人民的创造之力,描绘时代风貌,为时代造像,抒发着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天地新颜”板块展示新中国成立后,城乡生活的万千气象成为艺术家创作的丰富来源。城市的焕新和发展,乡村的春日和秋收,无不引起艺术家们关注的目光。他们的作品交织着时代精神与人文关怀,从青山绵延到街巷繁华,从自然之美到人情之暖,构建出一幅幅充满力量与温度的社会新象。在“山河壮丽”板块,可以感受到新中国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山河焕新颜,艺术家们用深情的笔触,描绘祖国的大江南北,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时代的昂扬气象。自然之美与建设成就相互映照,造就了歌颂祖国、讴歌时代的深刻意境,让人感受到时代赋予艺术家的深刻使命感。“新质创想”板块展示了艺术家们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中,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对科技发展的奇思妙想,汇集了年轻艺术家的创意与思维。他们用前卫的手法与独特的视角,描绘出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激发了观众的想象力与好奇心。

  北京十三陵水库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工程于1958年初破土动工,通过发动全民性的义务劳动,北京城的各行各业都组织队伍参与到工程建设之中,历经五个月苦战,当年夏天提前全面合龙大坝。在这场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几乎各个门类的国家级文艺团体都来到建设的第一线,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其中,涌现的文艺作品相当丰富,并激发了文艺创作面貌的转向。

  当时,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二百余人也来到了水库建设的现场,感受劳动大军的伟大气魄。他们背着画箱,拿着速写本,在机器和车辆的轰鸣声中创作。王式廓的《十三陵水库工地之三》就是呈现修建壮举、反映劳动热情的一件精品力作。艺术家在大坝工地的不同角度采集大量素材,通过速写和色彩小稿进行反复推敲,最终完成了这件俯瞰整个建设现场的全景式油画作品。

  体悟无日不趋新的文化脉络

  艺术家在作品中追寻历史文脉,描绘大好河山。通过品读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借此穿越悠远的时间烟云,走进波澜壮阔的历史深处,体悟“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的文化脉络。

  正如傅抱石曾经说过的一段话:“由于时代变了,生活、感情也跟着变了,通过新的生活感受,不能不要求在原有的笔墨技法的基础之上,大胆地赋以新的生命,大胆地寻找新的形式技法,使我们的笔墨能够有力地表达对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的歌颂与热爱。”

  展览中有一幅重头作品——叶浅予的《富春山居新图》。这幅作品,是叶浅予回应清朝诗人王修玉“今日已无黄子久,谁人能画富春山”之问,历时数年、三易其稿,用心创作的山水长卷。

  1977年初春,叶浅予从杭州溯江来桐庐,从江上看两岸,犹如画卷徐展,天然一幅长卷,他一路手不停笔,短短几天,已画满五六本速写。叶浅予后来回忆说:“富春山水之胜,自唐以来诗人吟咏颇多,元黄公望有《富春山居图》传世。我出生是地,1976年大病后,乘红叶满江之际,返故乡探亲,成山居新图第一稿。今年初复游富春,自六和塔溯江而上,船行水光山色间,访桐庐、七里泷、梅城、白沙诸点,并深入芦茨、茆坪山区,探寻画卷素材,完成第二稿。此卷着重描绘江山新姿,觉过实过塞,缺少灵秀之气。友人谓如此长卷,岂可无季节变换乎?一语道破此中不足之处。”

  1978年秋,叶浅予在富春江一处招待所里,面江索居月余。重新起稿,用重彩描绘富春江四季特征。从卷首杭州钱江春色,画到富阳暮春,以窄溪一片阵雨过渡到夏景,过了桐庐,画出“一江流碧玉、两岸染红霜”的桐江秋色……于是我们得以看到以春夏秋冬为序构思布局,集四季胜景于一卷的山水佳作。

  叶浅予对此曾说:“中国画家在探索自然生态相互关系中的审美表现,发展了山水花鸟画。我是画人物的,我的职责是发掘人和社会的美,为什么富春山水竟能推动我花费三年精力经营这个长卷呢?简单说来……是富春山水哺育了我,我要把它画出来,抒发我对祖国大地的感情。”

  中华大地山川秀美,人文荟萃,书画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感。祖国东南西北,各自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这些丰富多元的文化元素为书画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不由让人想起几个月前,由广东、内蒙古、安徽、天津、新疆五省(区、市)文史研究馆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推出的书画展,艺术家们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建设等最新发展成果作为创作素材,巧妙地将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相融合,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生动展现了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努力表达对时代、对人民、对生活的歌颂与热爱,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主脉。展览的目的不仅仅是一次作品的展示,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精神之旅。每一件作品背后都蕴藏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这些思考与情感汇聚在一起,倾注于笔端,展现出新中国时代发展变化的新貌。

  新气象在美术创作中得到生动展现

  在展览最后一个板块,我们可以看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艺术家们也在用独特的视角记录时代进步。展览中有一幅名为《星的方向》的作品,就体现了这样的艺术探索。

  2020年,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带回1731克月壤。经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指导,中国科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共同策划了与月壤相关的艺术项目,邀请艺术家们创作与月壤相关的艺术作品,《星的方向》即是其中之一件作品。

  在观察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品的显微图像时,每一粒尘埃似乎都隐藏着一个世界,这让艺术家有似曾相识之感。在得知月壤中含有镍黄铁矿后,艺术家想到福建建阳用来烧制建盏的泥料也富含铁元素,这种泥料加工烧制而成的釉面总是类似“星星”的斑纹。

  艺术家用陶瓷泥料模仿月球表面的肌理,并在釉料中加入少量月球陨石矿物,以建盏的非遗烧制技艺,烧制出与众不同的效果,呈现了月亮从“朔”到“望”再到“晦”的变化。古人以北斗七星判断方位和判定季节,作品中的七个圆盘组成北斗七星的形状,体现了人类对宇宙秩序的理解。这件作品,意味着人们对于星空的探索是一个不断向前的过程。这种用艺术的方式表达科技发展的奇思妙想,是时代发展的艺术化呈现。

  诗心连国运,笔墨绘山河,闪耀在中国艺术实践中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热血流淌的历史传承,我们在追忆过往、品味现实、展望未来的思绪中,一定会感同身受地体会赤诚之心,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还有一幅白晓刚创作的油画《雄安——工地午餐》,引起很多人驻足观看。这幅作品来源于“见证雄安崛起”项目——中央美术学院参与雄安文化建设的重要艺术创作项目,是中央美院师生写生团深入雄安踏访创作的成果。艺术家用笔墨为时代和人民写照,新时代的新气象在美术创作中鲜活生动地展现出来,汇聚成壮丽的丹青画卷。

  正如一位新时代艺术家所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新时代,也是一个奋进的新时代。我将把我的心、情、思都融入生活之中,把从百姓生活中收获的感动和震撼浓缩到作品中,镌刻时代足迹,留下人们追梦筑梦的坚定身影!”(穆铎)

[ 信息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管理
版权所有:中共樊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樊城区监察委员会 鄂ICP备16000046号-1
联系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高庄街8号樊城区纪委监委
邮政编码:441002